二、完善智能化技术产品矩阵,形成体系化的中医智能解决方案。这里要沿着固生堂本身业务的上下游,建立起系统的智能化,不仅限于现有的OMO互联网医院、待建的面向诊疗标准化的智能诊断硬件设备,还要从不同的客户视角(患者、医生-名老中医/年轻医师、药师、运营、管理等多种角色)、覆盖整个固生堂产业环节(因为固生堂的优势就在于它产业环节特别完整,时间维度-就诊-诊前、诊中、诊后,空间维度-门店-未来医馆/中药房样板间);我们要从不同的用户视角、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环节进行顶层设计,既要覆盖诊疗过程中的智能化系统(智能分导诊/预问诊、解决名医依赖的智能辅诊/处方推荐/治疗方案生成、打通线上线下流程的智能客服、秉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等),又要覆盖生态环节(辅助医生职业发展的中医科研平台,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和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研发,当下大热的AI for Science中药新药研发,中医数字化传承)。体系化不代表大水漫灌,要分阶段、分重点、有选择的投入。
三、积极拥抱大模型。无论是国内的医联medgpt、哈工大扁鹊、深圳大数据研究院华佗,谷歌palm2-med、glass-ai、doctorglm,大模型对用户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交互方式,对技术人员提供了全新的研发范式,作为圈内人评价,大模型这个词也许是一个概念,也许不久后就会热度消散,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,它给我们的服务创新、技术应用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,而且中医和目前的大模型有很多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,比如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的区别,比如思维链chain of think的概念(神奇的咒语let's think step by step,其实就对应中医“病-征-机-法-方-药”的思维逻辑链)。